网站首页
企业介绍
业务介绍
荣誉资质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中文
English
行业资讯
砂石行情
政策法规
水泥和沙子的分类?都分几种?
水泥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四大型号。标号常用的为:32.5、42.5两种型号。水泥的品种很重要,一定要问清是什么品种的水泥,因为四种水泥的性能不一样,而且不能相互搀和使用。砂子一般都是中砂。往工地送的话只有两种:一种是中砂(分为河砂、江砂、旱砂)、质量河砂和江砂旱砂次之。另一种是混合砂(也分为河砂、江砂、旱砂)。中砂的作用是砼搅拌、砌筑、抹灰。混合砂(就是砂夹石)的作用是回填用。 跟工地上的人打交道主要是材料员的,一般的需要许下回扣,至于付款可能得一个月一付,最后结清。再有就是别以次充好,工地上的人眼睛都很毒的。砂石含泥量一眼就能看出来。还有要保证数量给工地留下好的印象,这样工地再有项目施工就会想到你了。没事的时候招呼工地上的材料员、施工员、质检员、队长、仓库保管员吃点饭(花不多少钱的300~500左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20
2023
/
09
什么是长江采沙,有什么危害
长江采沙的危害: 河床砂石是河道稳定、水沙平衡的物质基础。可供开采的床沙质每年是有限的,无限制地、掠夺式地开采江砂,将会破坏长江的河势,破坏长江河床的冲淤平衡。 一是影响防洪安全。在河道过量采砂,致使河床严重下切,深槽迫岸,急流割脚,造成险堤险段;临近堤岸采砂,使深泓贴岸,堤身相对高度加大,岸坡变陡,极易引起堤岸坍塌,危及堤防安全;靠近河堤采砂,使堤基透水层外露,造成汛期高水位,容易出现翻沙鼓水险情;靠近涵闸、泵站、扩岸工程等水利工程附近开采河砂,严重威胁这些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防洪功能;采砂遗留的弃渣堆体,成为新的河道障碍物,影响河道排洪防洪,容易造成局部洪水漫堤泛堤。 二是影响河势稳定。河道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通过挟沙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大规模无序的非法采砂破坏了河床形态及河道整治工程,改变了局部河段泥沙输移的平衡,引起河势的局部变化和岸线的崩退,对局部河段的河势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如果滥采乱挖采砂量过大,且多在主河道迎流部位及江心洲滩,就会引起河床下切,造成河流流势改变、水位降低,将会影响水文观测等工程设施的功能,降低原有工程效益的发挥,严重影响防洪总体规划和区域供、灌、排体系。
机制砂与江砂或河砂在建筑工程中有什么不同要求?
基本上没有区别,机制砂的颗粒形状比河砂有更多的棱角,与水泥浆的粘结能力更好,但是对于泵送混凝土却不利。 机制砂主要检测石粉含量,河砂检测含泥量,其他的检测指标基本相同。 砂作为地材,一般采用就地取材,只要压碎值符合要求,级配没有太大问题,石粉含量不超标就可以使用。河砂越来越少,机制砂以前高铁上不让用,现在都列入规范了,将来机制砂会用的更加广泛。 扩展资料: 河砂与机制砂使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砂作为混凝土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的砂的种类主要有河砂与机制砂,河砂作为一种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流域范围内,随着大量无节制的开采,目前天然河砂的利用普遍面临着开采难度大,河砂采购成本投入较大,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这些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此外,由于部分河砂由于含泥量较高,质量较差,反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及稳定性。面对河砂资源匮乏,价格较高以及质量控制困难的情况,寻找其替代材料成为混凝土用砂的研究重点。 在混凝土中针对河砂替代的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机制砂。机制砂是指经过碎石机械破碎加工以及筛分处理,得到的粒径在5.00mm以下的碎石微粒。
江沙分多少种
12
2021
11
江砂的控制开采与合理利用
一、河道概况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河口,全长1893km,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6省、直辖市。沿江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水资源丰富,是长江流域的精华地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长江出三峡后,进入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受区域地貌及地质构造控制,属冲积平原河流。宜昌至湖口为长江中游冲积平原,地处新构造沉降带,地势低,地面坡度小,水流平缓,并与众多湖泊相连。湖口以下两岸地貌形态为沿江冲、湖积平原,并有大小湖泊水域分布。 长江中下游河道岸坡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砾)质岸坡、砂质岸坡和土质岸坡,以砂质岸坡和土质岸坡为主。河床组成沿程变化总的趋势是由粗变细。宜昌至枝城段主要由细砂、中砂和砂卵石组成。上荆江河床为中砂和卵石,下荆江河床为细砂。城陵矶以下河床基本为细砂组成。长江口床沙为极细砂和粉土。河道平面形态由微弯单一型、蜿蜒型和分汊型河段组成,以分汊型河道为主。 长江是一条含沙量较小但输沙量较大的河流。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及中下游两岸支流、湖泊等水系的入汇。*部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处于非饱和状态时,水流将从河床获取泥沙并输往下游。据统计,宜昌站和大通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分别为5.01亿t和4.33亿t。1990年以来受干支流兴修水库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等多方面影响,宜昌和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有所减小。 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宜昌至大通段大于0.1mm的悬移质泥沙年沉积量约为2580万t,沙质推移质平均年沉积量为270万t。大于0.1mm的悬移质泥沙通过大通断面每年约3000万t。三峡工程2003年6月初期蓄水运用后,宜昌至大通河段大于0.1mm的泥沙变化受水库运用年限、河床组成影响较大。水库运用初期(11~20年)仅武汉至大通段略有淤积,年均约2000万t。随着河段冲淤的趋向平衡,河段大于0.1mm的泥沙每年进入大通以下河段的数量与建库前接近。这些泥沙为长江采砂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泥沙资源。